接跟他说我选第一个了,不过出于礼貌,还是没有打断樊叔的话。
“我选第一个。”
樊叔一愣,没想到许大春还有点魄力,说实话,这两样现在开一千块钱,是有些虚高的,虽然不多,但是其实七八百顶天了,还得是遇到识货的,只是没想到许大春能这么果断,一点价都不讲。
关键是他也没想到许大春的财力这么猛,这年头,厨师收入这么高的吗?
“不过我有个条件。”
这才对嘛,刚才那么痛快,都让樊叔以为自己卖便宜了,是不是最近深居简出躲灾躲的有点过于狠了,连市场价发生变化自己都不知道。
“说说看。”
许大春大手一挥,指着满屋子的书说道。
“我再给你五百块,收了你这满屋子的书,如何?”
许大春心里很清楚,这个价格,太低了,六七十年代的书多少钱一本?几毛钱,薄的一两毛,两三毛,了不起五毛钱,能超过一块的凤毛麟角,但是架不住多啊,而且据他观察,薄书很少,也就是说,基本都得三毛起步,如果都按新书价格算的话,五百块钱,能买个一千多本就不错了。
但是这屋里,可远远不止一两千本书啊,说句夸张的,怕不是要有一万本,当然这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藏书,一万本书任谁也看不过来,现在的人可不像几十年后那样,买了书放架子上装叉用,现在都是买一本看一本的。
据许大春估计,这些书,应该是几个人甚至两三代人甚至更多人的藏书,才能形成这种规模,毕竟里面有些书看起来,怎么都得几十上百年的样子了,那种岁月带来的沧桑感,哪怕仅仅漏出一个书脊都能看得出来。
许大春猜的不错,这些书,有一部分是樊叔和王主任的老师一生的藏书,老师的儿子没有从文,对这些书不感兴趣,老师怕埋没了书籍,去世的时候,便把这些书送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弟子,也就是许大春眼前的樊叔。
另一部分的来历就久远了,樊叔的老师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文人世家,从清朝刚开始那会儿就是当地出了名的文豪,家里收藏的书自不必说。
许大春不知道的是,这里面还有惊喜,这事还得从乾隆三十七年说起,当年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第一步是征集图书。征书工作从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