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死太监,本王一定要将你五马分尸(2 / 3)

则,我返回之后,如何有脸面见父皇。”

“是,殿下!”两人立刻回应,随即吞下了丹药。

李元韬同样服下一颗,他身受重伤,若非这两人挺身而出,恐怕连怒斥的气力都不会有。

对李元韬而言,这一切无疑是极大的羞辱。

夜晚。

李元韬又带队前往工坊,结果却被司马芷云当场抓获。

纵使李元韬身为三皇子,但这种偷窃行为若是曝光,他们可能就无法活着离开南唐了。

来到大景国之后,李元韬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他秘密地拜访了几位关键人物,希望获得支持,但最终依旧遭到拒绝,被狼狈地赶了出去。

大景国的前景一片大好,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背叛,转投南唐。

更何况,触怒女帝的后果十分可怕;她曾一气之下将一个门派彻底抹去,这个记忆在老臣们心中挥之不去。

南唐根本无法承受女帝的怒火。

经过三天的碰壁,李元韬带着他的使团,灰溜溜地离开了丰州城。

李元韬对科举没有兴趣。

实际上,整个南唐国上下都对大景国推行的所谓科举制度持怀疑态度。

参与之人基本是出身贫寒的人,他们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呢?

为此,放弃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官员制度,在南唐看来,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浪费时间。

在李元韬离开后,科举正式举行。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尽管这是首次科举,却依旧备受关注。

其中科考学子,不仅来自大景国,还有南唐、西狄等国的人才。

他们大多是家境贫寒的子弟,在本国找不到出路,却真心希望为天下百姓做些贡献。

科考持续了三天,试题由礼部组织大景国的众多大儒共同出题,其中也包括赫春柔的贡献。

尽管当初不少人反对科举制度,礼部尚书马超也曾持反对意见,但一旦制度确立,他立刻表示试题必须具有高标准,以确保那些支持科举的人能够令人信服。

刘帅作为科举制度的倡导者。

他亲自审阅了考试的试卷,确保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标准来设置。

礼部尚书马超,尽管有些守旧,却也具备一定的能力,确保了考题的严谨性。

而许默、赵轩和胡歌也加入了这场考试。

但由于未曾见过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