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朱允炆认识李景隆的时候,朱棣对李景隆也不陌生。朱棣虽然与李文忠是姑表兄弟,但李文忠比朱棣大了整整二十一岁,李文忠死的时候,朱棣二十四岁。
朱棣从小就跟随表哥在一起,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可以说朱棣许多领兵打仗的本事都是跟着这位表哥学来的,也正因此,朱棣对自己的表侄儿也非常了解。
李文忠是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的名将,李文忠在战场上是一头猛虎的话,他的儿子,李景隆便是一只猫。
胆小,不忠,随时会叛主。
李景隆兴奋不已,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有机会重现父辈的辉煌,领数十万大军冲锋陷阵。他穿着一身戎装,怀着满腹的才华,脑子里牢记着从古至今的兵书,准备大干一场。
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到了九月,北平再一次迎来了丰收,那些种下红薯的人家,家家户户都在收红薯,从地里挖出一个个小胖娃娃的脑袋般大的红薯,小一点的也有成人的拳头般大小,藤连着藤,根连着根,一扯便是一大串,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大街小巷都有人挑着担子卖红薯。
吆喝声时不时地响起,“烤着吃,煮着吃,来年留种,快来买哦!”
朱高燨一大早从王府里出来,准备去东门大街喝一碗豆腐脑,顺便打听一下,他爹和东门大街的王麻子到底是什么渊源。
朱高煦早就等在了他的院子门口,看到四弟,忙窜了出来,“四弟,我给你买了万宁寺门口的灌汤小笼包!”
自从朱高燨从南军的包围圈中将朱高煦救出来后,朱高煦便笃定,这个弟弟是真对他这个当哥哥的好,从此以后,他就成日里围着弟弟转,有好吃的都要拿过来给朱高燨,当然,也赖在朱高燨的院子里不走了。
朱高燨闻到了香味,想一想,还有好多事要做,东门大街的豆腐脑只有改天再去吃了。
兄弟二人就在朱高燨的院子里摆了桌子,将灌汤小笼包拿出来摆上,一人要了一碗红薯粥,开始边喝边吃起来。
“我才去看了李坚,啧啧,断了一条胳膊,太惨了,爹还给他请了大夫,换成我,干脆不活算了。”朱高煦说这话,倒不是真的在同情李坚,他恨李坚恨之入骨,要不是李坚,他能那么危险吗?
“你是不是很恨李坚,想要他死,或是生不如死?”朱高燨问道。
朱高煦呆愣了一下,他旋即眉开眼笑,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脑子好使,忙过来和他坐在一起,肩并肩,又夹了一个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