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晳那别扭的小心思得到了阿玛的安慰,也得到阿玛的告诫,让他把《邹忌讽齐王纳谏》抄写百遍。
胤礽自认在人情世故上比较差,他从小就是太子,只有别人奉承他的,自己很难放下/身段去拉拢人——像老八那样满朝称颂“八贤王”,他更不可能做到。等他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的漏缺时,已经太晚了,满朝文武,宗室亲贵被他得罪个遍。现在在一点点补救,他吃了不少亏,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尤其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弘晳。
可偏偏弘晳的处境比他好不到哪儿去,太子长子,皇帝长孙,自幼在乾清宫长大。捧着奉承的也不少,他只能时刻关注,多提醒多教导。
再有马尔泰若曦,说实话,胤礽现在还不想搭理这个可能和他有相同奇遇的宫女。
&&&&&
凌普案顺利结案,因为有太子求情,皇帝到底留了凌普一命,流放宁古塔。众皇子其实很不满,私截贡品是多大的罪,皇帝却只是将凌普流放,这也太偏心太子了!
乾清宫的马尔泰若曦却想着,皇上这般偏袒太子,怪不得太子日后会被宠得无法无天。
她的这点想法被弘晳看出来了,虽然胤礽整日担心弘晳会变得和自己一样,但是不可否认,弘晳是被皇帝教养长大的。宫里面没有纯粹的孩子,这句话可以放在十七身上,也可以放在弘晳身上。从某方面来说,弘晳处事圆滑,比胤礽更能长袖善舞,只是胤礽滤镜太厚没发现而已。
看出马尔泰若曦对自己阿玛的不敬,似乎认定阿玛是个专横跋扈的太子,弘晳很生气,却没告诉胤礽,却告知了自己的一弟一妹。所以日后三个孩子几乎是不遗余力地给马尔泰若曦添堵。
似乎所有人都认定,凌普私截贡品的幕后主使是太子,但是胤礽是真无辜,顶多一个管教不严的罪名。可没人信,胤礽也很无奈。众皇子更无奈,老爷子这么护着,他们能怎么办?
再接再厉呗!
于是,又一人参太子教妻不严,太子妃纵容门人违背祖制,与民争利。
胤礽:“……”这还不如私截贡品这个罪名大呢!
皇帝更无奈,他当然知道底下的儿子们长大了,对太子位有想法,对占着太子位的胤礽恨不得群起攻之。但……你们能不能有个拿得出手的理由啊?
皇帝的想法其实有点矛盾,他希望众皇子成为太子的磨刀石,却不希望刀和石头被磨坏。
与民争利,这是个什么罪名。祖制,满人不得经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