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起了默契。
杨喜儿总算可以喘口气。
至于王家三兄弟,他们原本就有给城中各户送柴禾的经验,对这县城内的大街小巷道路布局了如指掌。
加之三人脚程快,又有小推车的神助攻,当天便完美完成了外卖派送服务。
杨喜儿对此非常满意。
外卖服务上线后,极大程度缓解了堂食的压力,门外排队的客人肉眼可见少了起来。
但营业额却丝毫没减少,反而每天都有增长的趋势。
转眼便到了八月。
气温骤然升高,竟比上月还要热上几分。
除了一些住得近的客人坚持每天腿着来吃小吃,原本住得远一些的客人们再也坚持不住,纷纷换成了外卖服务。
杨喜儿便让陆老板又赶制了两辆小推车。
在堂食客人不那么多的时候,让小五和小九也暂时加入了配送外卖的队伍。
因着每送一单外卖有两文钱的提成,几个小伙子每天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巴不得客人多点一些外卖才好。
然而送外卖毕竟不像做小吃,需要有方子才能模仿。
外卖没什么技术含量,连学都不用学。
很快,除了网红阁外,整座县城的大小酒楼都开始兴起了外卖服务。
天天吃小吃,哪怕再好吃也会腻。
既然大家都开始送外卖,对食客而言,可选择性就多了起来。
很快,网红阁的外卖订单便少了许多。
但也只是相对火爆时期而言。
若放眼全县城,他们网红阁的订单数额依旧是一骑绝尘。
但其他人却不这么想。
他们早就习惯了每日爆单的状态,如今单子骤然减少,大家一时间都不习惯。
不仅是几个“外卖员”着急,其他人也跟着上火。
如今天热,大家很少来堂食,若是外卖单子也少了,岂不是严重影响生意?
沐青林很快便将这个顾虑告诉了杨喜儿。
杨喜儿笑了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说咱们外卖的单子是少了些,但你别忘了,咱们还在做一次性碗筷的生意,这可是独门生意。”
沐青林闻言,眼睛一亮。
嫂子说得没错!
随着全城酒楼兴起外卖服务,那么各商家对一次性碗筷的需求必然大大增加。
最终赚钱的还是他们树林村!
这么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