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大计就此达成,回朝后,皇帝陛下亲自召见杨轩,在御书房里两人密谈了足足三个时辰。
具体谈了些什么,连王大伴都不知道,王大伴只知道,杨轩走后,圣上心情大好,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甚至让王大伴搀着他在御花园溜达了一圈。
为此,王大伴激动得热泪盈眶。
圣上这是要康复了呀。
然后第二天,圣旨下来,杨轩又在户部兼了个职,主理草原通商一事,挂侍郎衔。
这可是真正的三品大员,手握实权的那种,之前那个正议大夫的虚衔完全没有可比性。
群臣哗然,有心劝皇上收回成命,但是这事除了杨轩也没人能做,最主要的是,通商贸易可是要收税的。
户部尚书第一个力挺杨轩,只要国库有钱,那咱们户部不就支棱起来了。
谁敢得罪户部尚书?
还想不想从户部要钱了?
于是各部大佬也全都表示皇上圣明。
而那些清吏御史一看这情况,直接偃旗息鼓了。
其实最不爽的就是杨轩,这不是上套了吗,原本虽然忙碌,好歹在应天府日子逍遥自在,现在好了,要到边关草原上溜达去了。
北方苦寒之地,能跟应天府江南水乡比吗?
这压根就是流放啊。
要不是昨日在御书房,杨轩哄得皇帝陛下眉开眼笑,得了一些特权,他甚至都想辞官不干了。
这特权之一就是通商这事,除了皇帝陛下,谁都无权干涉,包括他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在内。
第二个特权就是允许杨轩在关外成立安保公司,并且招兵买马,人数三千。
这一点就很重要了,三千人的部队,可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啊。
而且在广袤的草原之上,你就是超编一点,也没人知道不是。
第三,皇帝陛下划拨了两个羽林卫的百户,归杨轩调遣。
这两个百户一明一暗,负责保护杨轩的安全。
接下来杨轩就有的忙了。
首先要调遣民夫,前往边关修建集市。
这集市按照杨轩的设想,就得像土木堡那样有围墙,毕竟草原上也是有流寇的,然后围墙里面就是商业综合体了。
此次条约里签订的大盛朝这边有六个通商集市,而草原那边也是六个,各自负责建设,但是双方商贾都可以在这些集市里进行贸易。
那谁家的集市完善,谁家就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