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起到稳固的作用。
臼口露出地面,舂米的时候还有米迸溅到周围的地上。为了防止浪费,大家一般会把周围用瓷片给贴起来,跟后世的贴瓷砖有点像。
虽然没有那么平整,但是有米掉出来的时候,不容易被泥土污染,扫起来可以回收。
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抱起一个粗粗的木头,狠狠的捣装在里面的稻穗。让稻壳不断的脱落,这就是舂米的过程。
一般到了舂米的时候,农户们都会选出几个身体最强壮的男人。
让他们两人一组,拽起大大的杵,然后重重的砸下去。
一边砸嘴里还一边喊着劳动号子,光着膀子浑身大汗淋漓。
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舂米之外,也是为了活跃气氛。
在这种气氛的带动下,各家各户都会参与到舂米的劳作当中。
也有年老体弱者,根本就拿不起那么重的杵。
农户们劳作时间长了,就发明了一种工具。
在臼的旁边用木头做一个支架,架着一根长长的粗木棍,木棍的头部下面有杆杵,杵的嘴子上按了铁牙。
就如同是跷跷板一般,这一边用力压下去,那一边就会翘起来。
杵头上绑着大石头,当踩住木棍的脚松开以后,大石头就会带着杵头掉落下去,砸中石臼里面的稻穗。
这种工具有的是做成平衡杠杆的,也有做成省力杠杆的,就为了老年人也能够自己舂米。
不过省力杠杆的杵抬高幅度比较小,工作效率相对会低一些。
宋小川对于这种农业劳动很感兴趣,于是拿起大木棍子也捣了一阵子。
放下棍子,他琢磨了一下,这样不行啊,效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