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7章 考察地方(一)(1 / 6)

太子苏蜀走出华夏大学,他脑海中依然回荡着赵宇光教授的话。

藩属国之间必定爆发战争。

这件事情已经是帝国高层的共识。

经济危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件问题已经有了苗头。

无论是魏国与曹国之间的战争,还是桂国与吴国之间的战争。

或是更早些时候,闽国与越国和晋国之间的战争。

那都是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到非战争不可的地步。

经济危机的出现,只是延后了战争爆发的时间。

但随着各国工业的进步,战争爆发的越晚,战争的规模就越惨烈。

现在华夏大学的教授,他只掌握各种公开的资料,就已经能推断出战争不可避免。

太子苏蜀相比于父皇,他更希望藩属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

他与藩属国的国君,大部分都没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既不是兄弟,也不是父子,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对他们的实力必定有所削弱。

只要帝国掌握平衡,不让某个地区一家独大,对于帝国来说,藩属国爆发战争,完全没有损害。

帝国还能借此售卖武器,在战后调停,还能确立帝国宗主国的地位。

藩属国之间爆发战争,还能让他那些弟弟们实力削弱。

弟弟们实力太强,会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太子苏蜀有信心,自己不会成为建文帝。

纵观历史,在大一统国家,番王造反成功,也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例。

明成祖朱棣实力和运气并存,这只是其一。

最大的问题是建文帝太过废物,他是皇太孙继位,威望也不如。

如果是他父亲朱标继位,朱棣造反绝不会成功。

太子苏蜀对自己有信心,他却对自己的儿孙没有信心。

纵观历史,出现中兴之主的概率太低了,反倒是出现昏君的概率,成倍的增加。

藩属国的实力太强,在未来遇到昏庸之君,很可能就会入主中原。

太子苏蜀都能想象,他登基之后,除了发展国内的工业,处理国内的事物。

在外交上最大的工作,那就是平衡各大藩属国的实力。

在无法吞并藩属国的情况下,太子苏蜀认为把藩属国分割成一个个小国,对于帝国更有利。

这件事情,历史上汉武帝出台推恩令,成功解决郡国势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