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抵达目的地,下车进村,余华好奇的打量着1937年的华北农村,周围大多是土墙房子,有几栋砖瓦房,电线等基础设施压根没有,经济水平极其落后。
不远处站着几名蓬头垢面的小孩子,男女皆有,瞪着大眼睛,小心翼翼的看着余华一行人。
余华看着这些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心中叹了一口气,他叹气的原因不是因为这些孩子穿着补丁衣服,而是这些孩子到了接受教育的年龄,却不能进入学堂读书。
民国为何大师多,这是建立在中华超高文盲率基础上的。
或许,眼前这些孩子之中,就有天赋不错的科研苗子,但因为无法得到完整的教育,只能种地谋生。
“实验场地在前面,购买的机器设备和材料已经全部运到,放在那几栋砖瓦房里,三十吨硫磺堆在实验场地附近,你让我找的焊工大约十个,也全都到了,村里这些人都是我信得过的人。”进村过后,身为副组长的林婉缓缓介绍道。
“瑾瑜,我想出钱买一些书籍,在村里成立一个图书室,让这些小家伙们看看书,钱走我个人的账,出10块大洋吧。”余华凝望藏在墙角后面满是好奇和敬畏眼神的孩子们,轻声说道。
10块大洋在有钱人看来,也许只够一顿饭钱,但却能购买改变命运的书籍。
尽管无法改变眼前的情况,但余华依旧选择做点什么,至少,让这些小家伙能够接触到改变命运的东西。
知识,人类智慧的结晶。
自古以来,知识的价值无可估量,与生命完全对等,甚至某些高级知识远远超出生命的重要性。
“图书室?这是个好想法,那我也出10块大洋。”
林婉若有所思,不由地眼前一亮,点头赞同,转而朝着刘微说道:“老刘,麻烦你了。”
“我记下了。”刘微深受触动,再次见到余华另外一面,默默点头。
一行人进村没多久,很快,一名壮年男人的身影出现,迎了上来。
“小姐,余先生,刘管家。”这名男人来到跟前停下,额头满是汗水,朝着众人依次问候。
“这是实验场地施工负责人,贺文龙。”刘微适时介绍道。
余华上前一步,面露亲切而自然的微笑,朝着贺文龙伸出右手:“你好,贺师傅。”
“你好,余先生。”
贺文龙显然有些受宠若惊,到没想到余华会如此礼貌,赶紧伸出右手,两只手握了握,随即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