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百年工程(2 / 3)

中大这方面还挺会做的,知道自己媳妇读中医,为她们这批学员请的讲师都是当世名医。

“早上下小雨,中午出大太阳,这种天气湿热之气最容易侵入体内,会让人感觉身体繁重,消暑茶里有夏枯草和烧仙草,能很好的把这些湿热排出。”

被人称赞夏知薇还是挺高兴的。

消暑茶的效果感受得到,很快一锅凉茶就见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药物养一方人,中医都是因地制宜。

陈生喝了一杯效果感觉非常明显的,也许是因为自己媳妇采摘的都是野生药材,效果远比以后养植药材要强很多。

南越是喝中药大户,陈生从小也没少喝凉茶,记得小的时候喝凉茶效果确实非常好,但随着年纪大了后喝了凉茶效果却越来越小。

他一度怀疑是不是一些人偷工减料了,后来了解后才知道不是偷工减料的问题,而是地道药材都卖了出口,野生药材都变成了养殖药材。

本来一两年或者两三年自然生长才能采摘的药材,一些种植户为了能尽快收获,拼命的给这些药材加肥料。

这些药材虽然看上去个头大,但养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最终收获的药材效果堪忧。

有许多后世的名医都疑惑,明明辨证是对的药方也是对的,可为什么效果那么差呢?

好的药材对的药方是非常有效果的,就如现在自己媳妇煮的消暑汤,野生中药足够年份只要对症了那效果都是立竿见影。

正是因为药材在根源上就出了问题,好的地道野生药材基本被脚盘鸡收购一空,国内大部份药材都是参差不齐的,效果了了。

再者国人贪便宜又想要好疗效,商人为了赚更多钱为了更快赚钱完全不顾药材生长有效周期提前采摘,国家不重视等问题。

中医亡于中药并非说说。

哪怕二十年后h为和阿里相继推出中医数据大模型也难以在短时间挽回中医的颓势,因为出问题的是根源中药。

“在想什么呢?”夏知薇推了推发呆的陈生。

陈生回过神来,看了看碗中不多的消暑茶。

“我在想中医这么有效果,能不能把它全部大数据化,模型化。”

“可行吗?”

“应该是可以的。”

……

一起吃完饭在老家休息了一日,到得第二日陈生一家才返回咩城。

从越西老家回到咩城闲下来后陈生才问起父母这次山地之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