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文武相制(2 / 4)

在过去,太子党主要掌控着朝廷的文臣,朝廷上下近七成的文官出自太子东宫门下,这并不是一句虚言。

而武将则在朱棣有意无意的扶持下,倒向了汉王。

这倒也不奇怪,汉王确实是永乐一朝有数的悍将,又贵为王爷,是皇帝的嫡次子,在太子已经倒向文官的情况下,武将们把汉王抬出来作为利益代表,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所以与其说是汉王和太子在争储,不如说是文官集团和勋贵武将们之间的利益争夺。

只要有着皇帝居中调节,让两边争斗不至于失衡,就可以很好的维持朝廷的稳定。

但如今汉王因为造反被贬去了地方就藩,朝中的武将自然需要新的利益代表,失去了领导者的武勋集团也需要新的领袖。

太子如今的位置已经稳如泰山,过去监国多年未曾出错的朱高炽其实早就已经在实际上掌控了朝堂,现在又拔掉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汉王,他距离登上那个位子也就只是一步之遥了。

如果是过去,皇帝可能还会疑心太子,担心他是否会提前篡位。

毕竟文官都是太子的人,这要是再加上武勋,朱高炽想要提前登基也就是给自己写一份继位诏书的事情。

但如今徐皇后复生,有着徐皇后的规劝和开导,皇帝的疑心病倒是没有那么重。

加上有意无意的放权,朱高炽如今已经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常务副帝了,毕竟失了汉王的武勋一系在如今这种大势下也只有顺从太子了。

所以如今朝堂上如果皇帝不开口的话,大小事务几乎可以说是太子一言而决。

尤其是朱棣并没有收回朱高炽的监国之权,这就足以说明太子如今储位之稳固已经只需要等着朱棣殡天继位,或者干脆朱棣晋太上皇禅位了。

但无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清楚的知道朝堂之上如果只有一个声音,那必然将会是亡国之兆。

尤其朱棣还清楚的知道,在平定了北方之后大明如今已经很难再有大的战事,武将们也就没了继续晋升的机会,为了避免朝廷军备废弛就更加要注意文武平衡,避免前宋旧事重演。

虽说朱瞻埈搞出来了征倭,算是给朝廷里的中下层武将找了个晋升的方向,他的青玉卫也招收各家勋贵的庶子和次子,但这显然是无法满足武将方面的需求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之前会放任汉王和太子争储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确实喜欢汉王是一个方面,但最是无情帝王家,身为一个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