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一比都算是勤政爱民了,所以朱樉死后连朱元璋这个亲生父亲都觉得他死有余辜。
甚至于朱元璋在他的祭文中写到: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省悟,致殒厥身。尔虽死矣,余辜显然。
老三晋王也不是啥好人,和他二哥有一样的爱好就是喜欢打厨子,这事甚至惹来朱元璋亲自训斥。
不过晋王相较于秦王,还算是有些作为的,至少他作为塞王之一,在镇守边疆,抵御蒙古人这件事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史书记载晋王为“棡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
也因此有人推想,如果朱棡没有早死,活到了建文继位,起兵靖难的究竟会是燕王还是这位晋王,毕竟按辈分算,晋王在法理上继位的顺序还要比燕王高。
只是这种推想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朱棣已经坐稳了江山,晋王藩也没有什么能够与朱棣争夺江山的资本。
当年靖难的时候都做壁上观,朱棣夺得了江山之后,这些藩王自然也就只能认了。
不过承认朱棣当皇帝,和任人宰割还是不一样的。
在经历了建文朝削藩之后,各家藩王对于皇室早已没了当年的感情。
即便朱棣在继位之后对各位兄弟表面上都很好,但在这几年也逐渐剥夺了藩王对地方的掌控,甚至王命也不能在封地执行,这让各藩都明显感觉到了朱棣同样在削藩。
只不过朱棣的削藩相对来说比较温和,没有朱允炆那么酷烈,而且手段相对来说也较能为诸藩所接受。
但是这次朱棣召集诸藩来京城参加中秋夜宴,还特别严令诸藩王必须携同藩王嫡长世子一起进京,这让诸藩很是受到了一番惊吓,同时也觉得朱棣这次怕不是要搞个大的。
所以进京的诸藩这一次都很担心,本来都不想来,却在朱棣的严令之下不得不来。
私下里的串联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互相之间有联系的藩王频繁的来往走动,在京城有关系的也在不断的打听消息。
能晋见皇帝的也在想方设法借机从皇帝嘴里套出点消息来,尽管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可以说随着中秋的日益临近,整个南京城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压抑,所有人都知道中秋夜宴将会是一切爆发的时候,而这份压力所带来的忐忑和不安,压的所有人都透不过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