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上海县(2 / 4)

耗、安全甚至是船工生计的问题,不是随便说改就可以改的。

孙元化想到这里也不再询问船主了,而是继续跟船主闲聊些其他话题后就上了船首。

“孙大人,我们待会进入的是黄埔河,沿河而上就可到上海县停泊,到时候您可以在那里下船即可。”

孙元化闻言点点头,他对于上海县并不陌生。

因为他的恩师,工部尚书徐光启就是上海县人,其世代在上海居住,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这次来上海的任务便是要帮徐光启送信呢。

“原本上海县也是富庶之地,现在看来更加富庶了。”

孙元化远眺远处,就见目前海上已有数十艘船只等待进入黄埔河,渔船、货船、沙船都有,这种阵仗他以前是万万没有见过的。

“都是陛下之功劳,这上海县在元代本就是设市舶司,随后又在此地设立总管海运粮赋的都漕运万户府。

只不过我国朝以来实行海禁,海运不兴,这才让上海县埋没了不少。自从开海以来,朝廷在此地设置关税,鼓励海运一时商贾云集,竞相出海贸易。

现在这数十条船都算少的了,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可是有数百只沙船进出港口,装卸货物。

我之前就跟松江府的船主聊过,说目前本地沙船业就拥有上千余船,水手一万余万,本金高达数百万。”

船主平时就在海上贸易多日,自然对还朝廷的开海之策十分赞同,要不是开海了,他商贸还得偷偷摸摸呢。

孙元化对此倒不是很意外,他本就是南直隶人,自然知道松江府以及上海县的富庶。

松江府与苏州府并为天下重赋之地,仅松江一府,岁赋京师至80万,其在上海者16万有奇。重以土产之饶,海错之异,木棉、文绫,衣被天下,可谓富矣。称之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都不为过。

所以孙元化心里明白,这种开海以来船运业的兴盛,不就是建立在松江府生产与经济的繁荣上的嘛。

正想着呢,船只也很快进入了黄埔江之中,黄浦江河道很宽,足足有三余丈,可以让六七条船并向而行。他们逆流而上,黄浦江两岸的景色也映入了孙元化的眼帘。

两岸的纤夫与脚夫众多,不时会有船只停靠在小码头,把船只上面的货物通过脚夫搬运上岸,也给陆地上的脚夫提供些生计。

“都是要归功于海刚峰的功劳啊。他肯定没有想到,之前仅仅是为了疏通苏州河河道,才修建的黄浦江,现在居然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