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火车上的老人与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叱咤欧洲三十多年的梅特涅亲王,以及他的儿子理查德.梅特涅。
本该在弗兰茨.约瑟夫皇帝身边担任顾问的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而且还是理查德.梅特涅待在一起,这就涉及到了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分歧了。
在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陷入可持续中风之后,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就由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变为了包尔伯爵,奥地利外交政策为随之改变。
在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时期,奥地利帝国的外交政策基于保障奥地利帝国自身安全,削弱普鲁士为前提之下的策略,对待法兰西与俄罗斯两个国家也是在拉拢的同时,予以打压,使之欧洲力量得以维持平衡。
这种外交策略无疑需要高超的外交手腕。纵观整个奥地利外交领域,能够驾驭把握其中分寸的人,除了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之外,只剩下了梅特涅亲王。
然而,在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中风之后,本该接替施瓦岑贝格成为外交大臣的梅特涅,却依旧只能以顾问的形式参与到帝国的外交。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梅特涅亲王的政治根基已经在1848年的那场风暴中完全摧毁,现在的他除了享受一些老臣应该有的待遇之外什么都没有,可以说如今的奥地利帝国政坛哪一派都不愿意看到梅特涅卷土重来。
在他们看来属于梅特涅的时代已经随着欧洲革命而逝去。
如果不是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中风时候“力保”的话,梅特涅根本无法参与任何政治活动。
即便是菲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力保,梅特涅也只得到了一个建议与实行的权力,具体的政策制定权力并不是由梅特涅掌控。
当然同样也不是由包尔伯爵掌控,在梅特涅看来包尔伯爵就是皇帝的应声虫,而皇帝的外交策略总是在左右摇摆。
这种左右摇摆的外交思维让奥地利帝国失去了斡旋的机会。
待到奥斯曼帝国谈判破裂、法兰西疑似动员消息传来之后,弗兰茨.约瑟夫才如梦方醒询问梅特涅的策略。
东西阵营已经快要成形的情况下,梅特涅只能先去前往巴黎试探法兰西皇帝的态度,再去做下一步的打算。
为了避免过度刺激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在派遣前往法兰西调停名单中并没有加入梅特涅。
而是在火车临近出发的时候,梅特涅亲王才进入前往伦巴底的火车。
6月13日,梅特涅与理查德.梅特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