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文正(1 / 3)

汉末圣人 鸣奇 1085 字 11个月前

卢植的葬礼只进行了七日,因为要薄葬,几乎没有什么仪式和流程,每日不过是来往诸人的祭拜而已。

而连续几日,虽然还有人源源不断地往邺城而来,但曹昂却觉得既然是薄葬,没得再让葬礼无休无了,于是便以七日为期,结束了丧事。

出殡之日,由曹昂为主祭,给卢植送行。

曹昂连续数日,几乎没有吃喝,整个人显得枯槁而憔悴。他站在卢植棺材前,回想着当初拜师的情景,一时竟潸然泪下。

“······汉之儒者之盛,防于三代,而王室赖之。安顺而下,汉政始紊,时则有袁安、杨震;冲质而下,汉遂衰矣,时则有李固、杜乔;至乎桓灵,王室若缀旒然,时则有卢公,今卢公殁,而汉室偾矣。

卢公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吾以门生奋起,岂非义槩所激?问学之渊,有所自邪?

夫蠭虿起怀,雷霆骇耳。虽贲育荆诸,未有不冘预夺常者。当卢公抽刃白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君子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也。

呜呼!卢公以大儒之资,挺身不挠,扶借王室,鲠拉虎口,婴其凶锋,使盼瞠而不敢害,且知畏敬焉。向令一时风节之士,不衂于党祸,阙毅抗矫,维持皇纲皆如卢公,则汉室岂遽乱哉!

······”

一篇祭文,曹昂读得是几度哽咽,而在场之人,更是无不泪流满面。

不管是否喜欢卢植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一个流传于历史长河中的完人。

读完祭文,曹昂亲自抬着卢植的棺材,送上了马车。

从邺城到涿县,数百里道路,也只得以马车相送。

曹昂本来要亲自送卢植到涿县,但众人俱不同意。涿县地处幽州,属于公孙瓒的势力范围,所有人俱不放心。

虽然曹昂有心想送卢植最后一程,可终究不希望让此行再闻金戈之声,没再坚持。

送走卢节,曹昂当日便前往冀州州府,因为对于曹昂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给卢植定一个谥号。

谥号的作用,便是盖棺定论。

历史上的卢植没有谥号,那是因为早期的谥号,只是诸侯才有,后来延伸到封君,其出现的本质,除了对一个人盖棺定论,还是为了方便对君主的区别。例如一些诸侯国传了一千多年,君主前后有几十人甚至上百,而大臣是不能对君主直呼其名的,为了区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