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流寇,源于饥荒。
他们为了掠粮,辗转千里,荼毒百州。
他们很多的作为让人痛恨,让人唾弃。
他们的手中确实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数以十数万,甚至百万计无辜的人因他而死。
很多人将明朝的覆灭,神州的陆沉,衣冠沦丧的责任,全都归咎在他们的身上。
甚至有人说出了,“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这样的话。
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件事,无论是高迎祥,还是其他的人。
他们大部分的人在起义之时本来也只是普通的百姓或是兵丁。
他们有的因为灾害而逃亡的流民,还有的则是迫于赋税而走投无路的百姓、积年欠饷无力养家糊口的兵丁、失去土地被欺压的贫苦佃农。
他们起初只想要一口饭吃,一条活路。
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能够活下去。
陕西大灾,他们等来却不是赈济灾荒的钦差,而是日益增长的税赋。
征榷之使,急于星火。
搜刮之名,密如牛毛。
民变就此爆发。
世道将他们逼上了绝路,那些高坐于庙堂之上的大人,将他们逼成了流寇,将他们逼上绝路。
要求一群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严守“仁义礼智信”,去严守道德,这合理吗,这可能吗?
明末的农民军面临的问题,比起历朝历代的发动起义的农民军都要困难。
灾荒虽然使得他们在起义的初期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力,但是也使得很多地方不能居住,他们没有办法占据原先的地方作为基地。
历史上,当农民起义军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开始约束军纪,向着正规的方向发展。
但是明末民变持续了十数年的时间,都一直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这个时候的明军虽然在辽东战场之上屡屡失败,但是明军其实并不弱小。
辽东战场的失败其实并非是因为军事实力的原因,更多是政治上的问题。
平叛的明军从四面八方而来,逼得他们成为了流寇。
如果不去不断裹挟那些普通的百姓充作军力,他们将会在短时间之内被剿灭,所以最终的后果,就是在民变的后期,各地的农民军演变成了流寇。
他们起初靠着手中的刀枪,他们重新吃上了米,活了下来。
但是在他们之中,有的人不仅吃上了米,还吃到了肉,他们也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