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熙年永乐仁孝文皇后青玉龙钮谥宝,属唯一传世的明朝宫廷谥宝。玉玺主人为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为开国大臣徐达长女。此玺龙钮呈蹲坐姿势,展示明朝宫廷皇风。公元1644年李自成称帝推翻明朝,玉玺遭掷损及火烧,历尽明朝盛衰。
这个结论不是陈阳得出来的,这是后世很多专家,查阅资料得出来的结论。陈阳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是2004年,自己刚接触古董没几年,有一天师傅兴冲冲的走进店铺,说起了苏富比以378万港元拍卖出去的仁孝皇后青玉龙钮谥宝玺。
解释一下谥宝玺,谥宝是仿照帝王在世时所用的玺印而制,即将谥号刻于预制的玺印上,随葬墓中,表示人死后所得的称号。谥宝玺是刻有帝王谥号的印玺,谥号是皇帝死后的名号,将谥号镌刻在帝王生前所用印玺的仿造物上,作为殉葬之用。
谥这个字念(shì),意思就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大家不要读错,昨天我在这写小说,过来一个朋友,开口就念成了溢宝。
当时专家确定这是文皇后的谥宝玺主要有两点依据,其一,与文献记载相符。永乐皇帝的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永乐五年逝,尊谥为“仁孝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上尊为仁孝慈懿诚明妆献配天齐圣文皇后,这一点在《明史》卷113中有明确的记载。将史书记载的文皇后谥号与这枚印玺印文相比,除现存的七字符完全相同外,其余不完整的如明、庄、配等也一一相合。
其二,和当时现有的实物吻合。明代上尊谥时所用谥宝共有三种,分别为绢宝、香宝和玉宝。其中绢宝用绢和纸糊制,上谥仪式完成后即焚化,世间不可能留存;香宝有用木雕制,在梓宫八葬时安置于陵寝中;玉宝用玉雕制,尊藏于太庙。
发现的明代帝后谥宝只有出土于定陵的四方香宝,分别属于万历帝及其皇后,均用梨木制成,方形,上雕盘龙钮,印文为阳文篆书,四字一行。
《明史》中记载明代玉谥宝为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盘龙钮。根据这一点,再加上《明清帝后玺印》一书中,对明代帝后的玉谥宝的记载,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这几件谥宝都是盘龙钮,与文献记载太庙玉宝制度相符。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藏于太庙的玉谥宝也是这个样子,只是质地不同,做工相对精细而已。将此文皇后玉宝与定陵出土的香宝对比,无论是印钮形式风格,还是印文篆法布局,都十分相似,如出一辙,完全可以确定这枚文皇后玉宝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