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只好作罢。
太和殿,朝臣的队伍长长的延至殿外御道两侧,却只见宫灯无声地摇曳在晨风里。殿内殿外皆是死一般的寂静。
直到交辰时刻皇帝才露面。与往日的朝会相比,并无异处,倒因事少难得提前退了朝。
散朝之后,皇帝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去了偏殿小憩。宫人倒茶时,他命人多倒了一杯,宫人正纳闷,便听到一声通传:“陛下,杨太师求见。”
朱承启闻着茶香,头也没抬地淡淡道:“让她进来。”
仿佛早有预料。
早朝时,有人又一次提起孙协的事,那个时候,杨永清无意间抬眸,发觉从上首飘来的目光,为避君者讳,她迅速把头偏向旁侧:“此事自有三司会审来判,何须柳大人费心。”
皇帝宣布散朝之时,环视四周时,似乎目光在她这方多停了一瞬。
君上御臣,一个眼神便足以表明心意。
杨永清是半路折回的,身上的朝服未换,见面后施礼:“陛下,臣有件事想请陛下帮着定夺。”
朱承启不问庶务,抬手先让座。
“老师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杨永清甫一落座,就看到面前早已冷掉的茶,愈发笃定自己心中的猜想,她说:“先帝曾金口玉言,要在会试中加一道算术题。此次恩科,那道题的答况参差不齐,臣想起十几年前的那次科考,仍是心有余悸。”
朱承启颔首:“想必老师心中有了对策,只要不失公允,老师怎么想,便怎么去做。”
“臣明白。”杨永清点头,却并没有告退的打算。
朱承启问:“老师还有话要同朕说?”
杨永清站起身来,拱手再次施礼:“陛下,先祖皇帝信奉法理有度,宽宥了那个男史官,这才有了《凉州史》。而今朝前任礼部侍郎孙大人主动伏法,想来亦是为盛世教化所感,幡然悔悟。仅就此事而言,臣想向陛下讨教,当如何区别对待主动与被动伏法的两种行径?”
话音刚落,内史听到一声清脆的碎响,皇帝放下手中的杯子。
那杯子便在内史的注视下裂成两瓣,惊得她悬笔竟忘了记到何处。
杨永清亦看到水流了一书桌,立刻抬起头来:“陛下!”
朱承启接过宫人递过来的丝帕,摩挲着沾湿的指腹:“若让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主动与否都是巨蠹,有何区别?”
杨永清默然,听朱承启顿了顿,语气稍稍松缓了几分:“朕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