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现在每天不但要听国和y国的广播之声,还要看国家的国际新闻频道。
也是从这些里面,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
那就是一个新信息,在不同国家的新闻媒体那里,都有不同的角度,也让她对看待新闻的态度增加了一些谨慎。
期中考试一共进行了三天,再次回到第一考场,沈秋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毕竟,从初三的下学期开始,四中那边就一直采取的随机分考场的制度。
这次小分队里除了她和陈金萍方啸天以外,何洛洛跟杨亮也都在第一考场。
孙秋雨的名次稍稍差了一点,排在了五十六名。
至于剩下的三小只,都是勉强进了第三考场。
别看放在小分队里好像有点拉胯,但实际上大家可是都上了学校的大榜的!
这就很厉害了。
期中考试的期间,晚自习自然是要照常上的。
沈秋利用第一天的晚自习,将模联社新一轮的议题确定了下来,这次就不需要某人的帮助了。
参加过一次完整的辩论会,沈秋对这里面的流程已经基本熟悉个差不多了,对于第二次的议题也有了明确的思路。
就顺着环境保护的这个议题,继续深入气候变化以及全球变暖的局势进行一般性辩论和决议草案磋商。
考试结束的第三天,也就是周六的晚上,试卷就都发了下来,成绩单则是要等到周一才会出来。
沈秋根据试卷上的分数,先算了下自己的总分:语文140;数学148;英语150;物理96;化学98;生物100;政治97;历史96;地理98;总分1023。
理科里面除了生物以外,都掉出了满分,至于文科,政史的分数变化倒是不大,而地理则首次到了98的高分!
从分数的占比上,就能明显看出来沈秋这一阶段主攻的方向。
在考试的这件事上,她一直都是努力和幸运并存的,所以这段时间对地理的投入,很快就得到了正向的反馈。
下课后,沈秋被罗大志叫到了办公室,谈话的主题依旧是劝说她留在理科班。
罗大志是这样说的:
“你看啊,你现在的分数来说,文理科的成绩很平均,没有相对的薄弱项,所以我还是建议你继续学理科。”
沈秋并未出声,因为看罗老师的架势,显然还有话要说。
“先别急着反对,听老师跟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