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络绎不绝前来请求归附的士族寒族人士,桓温开始有意识的提高寒族人士的地位,因为桓温明白,当前士族的权力实在太大,由于九品中正制的限制,士族几乎陇断了中央的政权,寒族人士即便是再有能力,也绝然进入不到中央去任职,或者进入不到关键部门任职,因此朝堂之上就有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准则,这也就导致了整个东晋官场“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现象。高门士族世代担任高官美职,寒门青年则无晋升之阶。
由于此次断粮事件,桓温一直在思索如何打破这种士族陇断的问题,虽然他一直在吸引中下级的士族,但是中士级的士族依然是士族,他们本身就有着不同于寒族的声望与权力,之所以选择依附于桓温,只是因为桓温的权势,而一但桓温失了权势,他们就会又去依附其他人,基本就起不到桓温要改造整个东晋官场结构的作用。
因此,桓温决定趁此大好机会,提拔一批寒族人士,将他们充实到各级政府里面,使其成为一个新的阶层,以对抗当前庞大的士族阶层,桓温甚至想到了想组建一支专门由寒族将士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将完全不受士族门阀的影响,桓温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改变当前僵硬的政权结构。
桓温提拔的第一个寒族官员名叫车胤,车胤是南平郡主簿的儿子,主簿是为主官掌管文书的官员,官不大,职位也不重要,而且车胤的家族也不行,家族中除了父亲做官以外,其他亲戚都是普通的百姓,而且祖上就没有显赫过,因此车胤算起来连寒族都算不上,寒族在当时社会里的定义是至少有一点家底,一般都是地方上的小地主阶层或者富农一类的人物,而车胤直接就是一普通农民,因此车胤在当时应该算是素族,就是比寒族还要低微的一族。
但是因为父亲大小是个官员的原因,车胤得以有机会读书,车胤读书非常刻苦,聪敏好学,南平郡的太守王胡之很欣赏他,于是就对车胤的父亲说:“将来振兴你们车氏家门的一定是这个儿子。”
虽然车胤的父亲也有意栽培这个儿子,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车胤还是孩童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由于家里太穷,缺少灯油,于是车胤夏天的时候就捉来许多萤火虫,装在丝质的袋子里照明,夜以继日地读书,这就是“囊萤夜读”的故事。
车胤长大后“风姿美劭”,是个长得很帅的年轻人。加上“机悟敏速”,很聪明,思维反应很快,深得家乡父老的赞誉,南平郡的中正官虽然早就听闻车胤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