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只是一个流民,因为不堪忍受士族阶层的压迫而奋起反抗,得益于当时各级政府的腐朽堕落,所以起义军发展的比较快,虽然兵力看上去很多,达到数千人,但是一大半以上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有战斗力的最多不过一千余人,这也是当时农民起义的普遍现象,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能忍的农民,但凡是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起兵造反,而之所以会起兵造反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所以农民起义的时候往往都拖家带口,这也就造成了起义军表面上声势浩大,实际上战斗力十分的不堪。
对付这样的小毛贼,自然不用桓温亲自动手,既然谢安想拿这样的小毛贼牵制桓温,那么桓温自然也想跟这个当今朝廷第一智囊玩玩,于是便派出四弟桓冲,带着谢安的侄子谢玄,领兵两千人,前往江汉平原围剿文卢,桓温给桓冲下达的作战命令就是:围而不攻,攻而不灭;
桓温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朝廷你不是让我围剿文卢起义嘛?那我就围剿,但是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剿灭,那就是我说了算了。
这是典型的养寇自重,桓温的想法就是借围剿文卢这件事,反过来再将朝廷一军,因为文卢起义是流民起义,流民起义的特点就是到处流窜,今天在江州,明天在荆州,后天指不定可能就跑到扬州了,桓温就是想借助围剿文卢起义这件事,让四弟桓温冲带着少部分兵力在江南大地上武装流行,然后借机打压不愿服从桓温的地方势力,借机将地方大权揽在自己手里;而桓温则率领四万大军驻扎在姑孰城,威胁京城,逼迫司马昱交出朝廷权力。
桓温之所以选择姑孰城也是有深度考虑的,首先这里是文卢首先起义的地方,虽然最终文卢领兵离开了这里,但是桓温依然有充足的理由入住这里,而桓温之所以选择入住这里是因为姑孰城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姑孰城是长江上的一个重要城隘,从行政区划上是属于江州管理,临近京城健康,是健康城的西南门户,当年王敦之乱时,就是拿下了姑孰后,京城不战而降的。
同时姑孰又距离江陵、武昌不远,江陵是桓温的根据地,更为关键的是,姑孰城在长江边上,桓温完全可以在姑孰调动荆州的水军直达健康,所以桓温选择姑孰城,是有深远考虑的。
他借助围剿文卢这件事,赖在姑孰不走了,同时决定将姑孰打造成自己的军事基地,在姑孰城安置了重兵,这样就可以直接武力威胁京城,让朝廷里的掌权派们不敢再对桓温耍小心思。
就这样经过半年多的经营,文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