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杨恺:你们先打,我造内河船坞基地(3 / 3)

缺的,那就是成吨的钢铁了。

之所以选择汉口,也恰恰因为这边的工业底子,能有一个良好的过度。

内河炮艇按照苏俄台风级炮艇来,在钢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两个月能下水一艘。

武器上装备152毫米主炮(2门),

120毫米副炮(4门),

炮艇装甲厚度114毫米,

有效射程可达15-20千米。

至于排水量仅有25吨的小型炮艇,则是杨恺现在急需的力量。

装备有迫击炮、重机枪,每艘炮艇配备20人左右,可以轻易穿插大江流域的各个支流。

提供有效的火力输出。

关键是这玩意建造快,对钢铁的要求不多,超小型的内河炮艇,符合大江沿线的需求。

一个月就能下水8-9艘,弥补杨恺在大江流域上的水上力量。

随后又花费500万大洋,将船坞工厂升级为1级,

建造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产能翻倍。

同时多了一个水军训练,方便培养内河炮艇的随舰人员,弥补水军不足的窘境。

还得靠系统啊,缺啥来啥。

但砸钱也快,

近2000万大洋随手就扔进去了。

随着铁路线开通,杨恺到达汉口,亲自督促此处的驻军防守。

建设沿江要塞,调动两个师驻扎,紧盯着贺胜桥方向战事。

吴秀才啊吴秀才,

你多多少少也得撑一个月,

让我好好的掌握汉口之后,你再败退。

吴秀才虽然在丁四桥败退了,人员损失不大,但战略损失很厉害。

把进出鄂北的口子放开,意味着他坚守的地盘不多了。

川蜀方面,

杨三木、刘相的兵力都没动,这时候也该做出选择了。

是归顺杨恺,还是援助吴秀才,又或者归顺北伐军?

思来想去,这哥俩觉得还是抱大腿合适,向冯天魁传达了善意,让他帮忙传递一番。

这哥俩决定投靠杨恺,改旗易帜,坚决拥护杨大帅的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