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军中战将,杜袭有着优秀的素质,虽说还需要时间去成长,对战场的触觉却是天生的。也正因如此,才会更为忧虑。
曹军加上江东军、交州军,兵力看似达到二十余万,战力却难称精锐。越是困境之中,联军指挥上的劣势,还将暴露出来。
反观身在广陵的定边军?丹阳白耳,白马军,青州军,人数可能不到联军的一半,战力和指挥却要远远胜之,此处毋庸置疑。
一旦先登军的大火可以阻挡曹军的退路,后续追杀上来。倘若全是主公麾下倒还罢了,各自为战,将是联军最大的软肋。
之前曲宁在想,好在夏侯惇没有给杜袭太多的兵力,一旦他手中超过五六千之众,这一场安林之战,可绝不好打。
不是怕,而是二军一旦损失过大,之后的战局定会不利。
和他一样,杜袭也在感叹自己手中兵力不足。不到两千士卒,还在对面的先登军之下,眼下的局面,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曲宁的战术,他也看出来了,不对付自己,仅仅因为对手要更好的阻击后续大队。但却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加以利用。
三千士卒,尚且不足以解决一千敌军,如今兵力更弱于对方,加上对手以逸待劳,若是强攻,他根本没有半点把握。
现在率军杀上去,敌军的火攻战术,不会因为他而发动。做不到这一点,他和麾下的牺牲,没有意义,也许是敌将愿意看见的。
无奈,不甘,在多种试探被先登军完美应对之后,杜袭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无力感。看着危险在前,他却没有办法改变。
现在回想,定边军在广陵的布置天衣无缝,环环相扣。若不是主公军师见机得当,联军在此处越陷越深,终究难逃一败。
可即使察觉到了危险,做出了应对抢占先机,敌军各部之间依旧能够靠着超强的战力和配合,紧紧咬住,并找到了破绽。
安林,眼下似乎成了联军的死穴,牢牢卡在撤军的必经之路上。
立刻回返通知主公,不能从安林而过?有那么一瞬间,杜袭是想如此为之的。安林既然走不通,那么,提前更换行不行?
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且不说数十里的距离,以现在状态,自己能否率领士卒回去?眼前的敌将能放过自己?
就算他排除万难,将安林之处的战况告知主公军师,又能如何?绕过安林,大军至少要多绕数十里路,太原军就杀上来了。HTtρs://Μ.Ъīqiκυ.Π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