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铭花了一些唇舌向古宗奕解释了那天在刑部大堂里发生的事情。
古宗奕问道:“那谷侍郎与山知府的案子……”
“山知府那边的案子其实早就破了,只是未与他人说起。谷从秋想在刑部里有所话语之权,而我又想要夏冰去榆林那边帮我管着那边的生意。于是我二人便合了谋,想来此时三哥已经回过味来了吧?”
“极为生气!”古宗奕应一句。
刘永铭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么说来,是他想了一个什么计,让你来我这里捣乱来了?”
“是……”古宗奕犹豫了一下,又说道:“榆林榷场要开设了,三皇子想让小生怂恿您去与蒙人打交道。”
“嗯?这是为何?”
“蒙人无义,若是灾年南侵,而您又与蒙人交好,此必为后患。其言道,只需一道弹劾奏疏,即可陷六爷万劫不复。原以为六爷是那等纨绔子弟,却不想竟是那位与我有数面之缘的叶长青……我本为施计而来,而您却不曾计较还、还如此礼遇相待,我、我、我无颜再见了呀。”
古宗奕说完话,拱着手闭眼将头转到了一边。
刘永铭笑着问道:“传希兄万不可这般想!我们较之之前那般即可!却不知传希兄原本是想如何言教?”
刘永铭是在问三皇子定了计谋以后,他来秦王府要说什么来说服自己。
古宗奕此时不好意思看刘永铭。
他低侧着头说道:“来之前,是想与六爷说,榷场有大利,可以赚之银钱,还可足朝廷马政之失,更可获皇上心意。想来……唉,六爷即是精明之‘叶长青’,我言此不肖两句您必知此为三爷之计,必不复行也。”
刘永铭笑道:“我读史书之时,见闻韩国令郑国往秦,施疲秦之计,令秦国花费国力而修以大渠。秦国知之,却依旧而修渠,此为何故?”
古宗奕答道:“利以国家,并无不妥,故而行之。”
“即是榷场之利能足国用,能利兵甲,以我之个人之力能行此事,何乐而不为乎?且不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绉之?且我若是不做此事,传希兄必被我三哥所辱,或是轻视之。作为朋友,我又如何能让朋友为难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绉之”是出自清代林则徐。
原典故是出自荀子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意思是江山社稷、国家兴亡绝不能以个人利益得失及福祸兴衰去衡量要不要去做,与国有利的便去做,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