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关羽死后追谥羽曰壮缪侯。
但编纂《四库全书》时。
清高宗却认为壮缪是对关羽的贬低。
故命馆臣将壮缪改为忠义,以示对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的表彰。
是不是很可笑?
类似的例子多的很,整部《四库全书》充斥着大量的二创、曲解甚至凭空捏造。
然而尽管如此,它依旧是目前参考文献的首选。
而《永乐大典》则不然,它对于历史没有进行任何修改粉饰——这不仅仅是朱棣为了贴金说的大话,后世所存的几百册《永乐大典》都证明了这件事。
光这一点,《永乐大典》就可以把《四库全书》秒到渣都不剩了。
因此如果《永乐大典》面世,它将成为一套最权威的参考文献。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还有人会继续杠:
“然后呢?文献有什么用?拿来自嗨吗?”
这就涉及到一个文化特定领域的范畴了。
它叫做中华文明圈。
这个文明圈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带,属于东方文明圈的核心圈子。
霓虹、棒子、交趾都算是这个圈子的辐射区域。
然而近些年以来,本土一直在丢失中华文明圈的话语权甚至定义权。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棒子国的申遗。
棒子国申遗的行为固然恶心,但诸位可曾想过,为什么棒子经常可以申遗成功?
教科文组织虽然不怎么硬,但明面上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不可能棒子申请了就给他们过——那样棒子可以直接入常了。
至少在明面上,他们也是要按走流程的。
而这个流程就是在申遗时提交的很多韩文的记录原本。
棒子的近代史不同于华夏,虽然同样遭遇过霓虹欺压,但却没有发生过一鸦二鸦那样毁灭性劫掠的事情。
因此在棒子国内,他们始终保留着一些古籍原本。
比如端午祭、比如拔河、比如猎鹰、比如活字印刷、又比如百分百的中国乐器笙.......
棒子在申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