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测试实验室里,几位专家再次聚到了一起,所有人脑袋再次看向了展示分析结果的显示器。
“输出噪声比传统经典结构更小?怎么可能?这么多通管并在一起工作,应该更高才对。”
“就是,老朱你搞错了吧?”
“怎么可能出错?仪器我再三检查过,你们自己看结果嘛!不相信的话,那边还有一块芯片,你们再做一遍。”
“咦?输出噪声还真是很小啊?怎么办到的?或者是个例?”
“再来,再来,总得把原因搞清楚。”
于是几个人再次开始忙碌,很快校对的结果出来了。
“老朱没搞错,输出噪声的确要比经典结构小,原因也找到了,芯片采用的是信号与地间隔排列的方式。这是动态工作模型,信号注入,设定信号峰值为1V,周期分别为1ns跟0.1ns,上升时间跟下降时间为周期的4%,占空比为0.5,信号线接下端开路,上端接50 Ω负载,按照电路模型运算结果显示,其峰值串扰噪声对其性能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即便是在其满负载运转之下,相邻信号处理始终是间隔排列的,也就是内通跟外通两种排序。”
“阻抗参数呢?”
“在这里,不过是通过仪器内部自带的公式测算的。如果结果准确的话,说明这种碳纳米管束通道填充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性能,这里量子电容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只有电阻跟电感的变化。这玩意领先了一个时代。关键是这种性能的碳纳米管之前我好像还没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是谁家的产品?能量产吗?你们有谁知道?”
几个人面面相觑,从这态度跟表情大家都能看出对方也不清楚材料学在这方面有了如此大的进步。
“得,能不能量产咱们就先不说,这玩意能被设计出来就已经很神奇了好不好?不是,咱们是不是该把工作重点搞清楚,先把芯片性能测试清楚,180NM的工艺水平,竟然能达到这种工作效率。噪声输出还能控制得如此好,更重要的是这结构的确是之前没有的,虽然没有完全放弃硅,但芯片主体已经是碳结构!各位,没有任何专利桎梏,从180NM突破到1NM,这种新结构的芯片代表着什么,你们都懂吧?”
好吧,这番话让所有人愣住了。
刚刚陷入狂热的工作氛围中,还真没人去思考这些,但现在被人提出来,一众行业内的大佬只需要用大脑的边角料就能明白这代表着什么。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半导体联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