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府。
陆垚之前只不过是在语文课本上阅读过《论语》和《孟子》的部分篇章,如今精读起来,方才知道,虽说放在现代教育当中的确是有些过时了,不过在宋代,这个时候来看,的确是大有裨益。
也正因为如此,《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才会在南宋被朱熹称为四书,足见起历史地位之高。自然了,这和朱熹崇尚儒家文化还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就算放到现代,儒家文化依旧在小事和细节方面影响着我们。
不过,对于陆垚来说,他最中意的,还是《孟子》当中提出的仁政学说,他觉得和自己接下来要进行的变法,这其中的一些理论还是能够运用到的。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自然,对于宋朝的学者来说,不单单是论语和孟子,同样作为四书的《大学》和《中庸》也必须要研究透彻才行。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其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四书》是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