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型战船(2 / 3)

但有一条,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为何要绕过他呢?

“回皇上,大明立国后经历任皇帝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国力恢复,使得江南各地出现一片繁荣,商品数目众多,百姓从商获得的利润也非常可观。“

“于是纷纷弃本逐末,皆为利往。数千年的道德、人心教化在利益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浮躁奢华的世风影响下,人们竞相攀比,江南地区的百姓饮食亦有走向奢侈。”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客观上讲,是因为大明的中晚期出现一些现代经济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

江南地区成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便捷的水陆交通和运河的修缮通航有效地沟通了南北,“一骑红尘妃子笑”不再是皇家帝王专有的权利。

北方的百姓也可以吃到南方的特产,同样江南的百姓也可以食用边塞的食物。

金陵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政治地位,有着丰富的可选取的食材。既然百姓的荷包是充实的,南北货运又十分的便利,自然就要追求更好的享受了。

虽然老朱也有明令,但架不住白花花银子的诱惑,加之官员俸禄较低。

所以又会萌生另外一个行当,朝廷命官经商。

官员们没地方商贾有钱,怎么办呢?

两条路,一是‘贪’,二就是‘拆’。

贪官历朝历代皆有,也是许多官员出本钱的一条路。

拆,拆东墙补西墙。

现在能晓得为何户部的账册对不上了吧?

朝廷的官员负责拆墙和坐享其成,地方官员负责挣钱和补墙。

分工明确不说,这种风险也很小。

表面看这种做法只是极为危险,但其中却暗藏着说不出潜在后果。

朱厚照让朱台溍在早朝拿出那本弹劾奏章,实际上也是在提醒文官们。

当然,目前这种做法也只是治标。若要治本,还得从俸禄下手。

就算俸禄上涨,也无法阻止官员偷偷经商。

“朕打算暖和后去趟江南,看看你说的繁华下是否还藏着奢靡。”

杨一清刚才的话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听明白,百姓都奢靡了,那官员们呢?

听到皇帝要去江南巡视,最担心的不是杨一清,更不是南书房,而是杨廷和。

虽然历史上杨廷和与朱厚照关系的确不错,也确实有过要治理文官的心思。

但他也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