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冬天来临了。
还下了第一场雪,气温格外寒冷。
这就是小冰河时期吗?
陈浪心道,温度比原时空低了10度左右,简直是恐怖啊。
好在他一早从原时空订做了2万件古代人款式的羽绒服、棉裤等冬衣。
此时刚好派上了用场。
经过了一个半月的连续转移,钱塘门外的流民数量终于有了明显的下降。
此时已不足三千人。
陈浪的两处农场和学田也已建设的比较完备。
起初应急用的难民营陆续都换成了简易的过冬房。
陈浪本来打算建造砖房的,但一次要建造这么多,时间不允许。
只能怎么简便怎么来了。
能保温就好,其他是否“宽敞”,是否“明亮”,是否“窗明几净”,这些就不是他能考虑的了。
好在难民们要求委实不高。
能有个安身立命的窝棚就行。
陈浪的地盘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如附近的一些穷苦老百姓居然也跑过来求助。
甚至愿意放弃原来的土地,要跟着陈浪干。
只因实在太穷,根本活不下去了。
陈浪深思熟虑之下,认为暂时还不能开这个口子。
不过会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
只要来干活,就给工钱,还不拖欠。
他手头上的开荒,水利工程,防御工程,往后还要开启的造船工程等等,有一大把的“就业岗位”。
结果穷苦老百姓的热情还是超过了陈浪的想象。
这个规定一出之后,他的几处农场上的雇工越来越多。
短短一个月内,就增加到了三千人。
即便如此,这个数量,仍在陈浪的接受范围之内。
...
闹了二十来天。
官府没有查出任何陈浪走私的证据。
不得不放开了对缀锦楼的查封。
时隔二十天,又经过了大火的洗礼,缀锦楼终于再次开业了。
黄家躲在背后恨的咬牙切齿,却没有任何办法。
吕家那边的生意也被放开,不过陈浪不打算继续与吕茂源合作。
他把折扇,玻璃杯的批发业务都悄悄转到了新中会商行,由李泰初管理,并把仓库转到了苏州。
吕茂源痛失了这笔买卖,他多次找陈浪谈,希望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