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星光行事件】(2 / 7)

宜货,但并未全面介入抄底;不过今天让何善衡这样一分析,恐怕得赌上全部家产也得抄底了。

而今年(1968)的恐惧感依旧存在,还有大量富豪在出售物业,准备移民,所以市场也不缺便宜货;当然,林志超近两亿多的资产下场,还是将物业带高了一些,不过依旧非常便宜。

李兆基一向聚会默默的听着,但有时候也有非常聪明的言论:“1966年巅峰时香港是30000个单元落成,而1967~1969年的落成单元,估计非常少;而住宅的销量其实一直存在,而且是大于落成的,所以等这一波物业消化得差不多,应该会有起色。”

当年虽然过剩几万个住宅单元,但自从银行挤提危机后,就没有人敢开新的项目,而由于房价大跌,其实购买的人不少,几乎都是刚需,或者是抄底的人。

林志超也分析出,1969年的春夏之交,中低档住宅应该能恢复到55~70元,也就是1964年的水平。

“有道理!”

此时大家还不是很强烈的竞争对手,平常聚会也会讨论地产形势,大家各抒己见。但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地产迟早要恢复正常。

至于愿不愿意抄底,那是个人的事情!

此时的李兆基虽然是新鸿基的一员,但其实他也有自己的置业公司,可以拿私人的钱去抄底。至于郑裕桐,那可是资金比较雄厚。

聚会结束后。

郑裕桐在回去的路上,立即决定付诸行动,大量收购廉价的市区地盘。

李兆基也下定决定,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打光,购买大量的廉价地盘。

霍兴堂企业。

飞艇泰来到办公室,立即叫来自己的高管凌汉伟。

“阿伟,‘九龙商业大厦’的招租有没有进展?”

九龙商业大厦,便是后世的‘星光行’,是飞艇泰集团和另外三个集团合资,组成九龙置地公司,于1961年开始投资兴建的,其股东除飞艇泰外,还有何赌神、何添、关启明、钟明辉等人。

整栋大厦共投资3000万港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项十分大的地产项目。其中飞艇泰个人承担750万,即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其他三个财团也各占四分之一。但当中,九龙置地公司向汇丰银行贷款1000万元,这笔贷款以霍英东的名义担保。

这幢大厦在1964年便已经竣工,位于尖沙咀海旁,位置极佳,初时有不少商户租用,其中一个较大的租户就是华艺公司。‘华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