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族长怔了怔,随即眼眶不由地微湿。
能在小福村安家落户,而且一过来就有临时住所,还有谋生的活计,沈氏族人一直觉着他们实在太幸运了。
但毕竟是外来户,他们一直小心翼翼、循规蹈矩,平日里除了临时住所,便只待在田地里干活,就连小孩子也从不敢让他们在村子里乱逛,生怕冲撞了其他村民,惹来他人的不快。
至于读书一事,有沈明海在,他倒不担心族里孩子没书读。但沈老族长更想让族里孩子同村里其他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们能真正融入到村子里去……
“多谢东家,我们明白了。”沈老爷子缓缓道。
之后,任芸便领着沈明海去了一趟村长家,找到了季满金。
季满金听说来人居然是个秀才,笑得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这就叫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ъìQυGΕtV.net
接着便商议起了薪酬,对此,沈明海主动表示,不论教多少孩子,每个月他只要一两银子的束脩。
季满金简直大喜过望,村里准备读书的孩子几十个有了,一两银子一个月教这么多孩子,简直太廉价了!
他家孙子季茂源之前在赵氏学堂读书,一个月就得交一两银子的束脩哩。像林善行就读的和光书院,一个月得要二两,就这二两都还是书院特意给他减免过了的哩……
虽然束脩便宜是好事,但季满金多少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提出到时候给沈明海包午饭。
沈明海欣然接受了。
三人又商议了一下入学的年龄,最终定在五到十四岁。
这个时代,一般的启蒙年龄是三岁开始,但任芸觉着这个年纪太小,课堂上难以坐得住,而且理解力有限。而五岁差不多是前世幼儿园中班的年纪,也不算晚。
至于十四岁以上,则差不多是谈婚论嫁的年纪,也没什么心思去读书了。
资金有了,夫子也有了,于是小福村学堂正式开建。
建学堂的事依旧交给了林作头,至于做工的工人,季满金则让村民们自愿参与。
之所以是自愿,是因为没有工钱。
季满金告诉村民们,建学堂是关乎所有人的大事,小福村所有人家都应当参与其中。
而且他规定,只有参与过建学堂的人家,付出过劳动,家里的孩子才有入学的资格。
如此一来,除了一些独居的孤寡老人,小福村所有人家都争相出了劳动力。就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