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估量。
朱元璋军户制度,把将士们的粮食这块,进行了转移,但驿站的负担,每年都要拿走大明财政将近三成的岁入。
这就是为什么大明建国至今,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需要印刷大量的宝钞进行亏空的弥补,一直到后面的宝钞崩盘。
当然不可能说,所有的驿站都给民用,这里就需要划分一个分界线出来。
将民用和官用,进行一个区分。
区分之后,就是如何赚钱的方式了。
这一点,对于目前的朱英来说,要非常的谨慎。
因为这已经触及到老爷子那里了。
想要盈利,那么就避不开将老爷子的定下的政策进行改动。
那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职业分配制度。
职业分配制度,将整个大明的人口,限制流动,而现在朱英就是想要办法让人口流动起来。
朱英知道,在老爷子看来,百姓们安安分分的待在本地,不要
四处乱跑,那就是大明的安稳。
可朱英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弊端,若是在开国之初,自然是利大于弊,但是休养生息二十六载的今天,已经是在阻碍大明的发展了。
更别说现在番薯等新作物的出现,将会极大程度的解开劳动力,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出现。
这些闲置的劳动力,在得到温饱之后,肯定会想着谋取更多。
尤其是已经成长的青年一代更甚。
就在朱英想着如何跟老爷子述说的时候,门外传来响动。
朱英抬头看去,只见老爷子带着信国公汤和出现。
「大孙,怎的到了咱门口,都不来看咱。」
朱元璋有些不开心的说道。
朱英到了乾清宫门口这事,自然不可能瞒过朱元璋。
朱英连忙赔笑道:「爷爷,孙儿在门口就听到了爷爷的笑声,难得见爷爷如此开心,便就忍住不去打扰。」
朱元璋闻言道:「你这孩子,咱还能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不都是在聊你吗。」
朱元璋一边说着,一边就自顾自的坐在大孙的旁边,同时也招呼汤和入座。
朱英只能是尴尬的赔笑着。
「大孙这是在写什么章程呢,拿过来给咱看看。」
朱元璋扫到案台上,方才朱英自己的一些记录,便就随口说道。
朱英心里头咯噔一下。
书案上写的文书记录,便是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