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章,老时间刷新】
探其原因,一方面,电影和文学本身存在内容形态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张爱玲的文笔好得过于奢侈。以至于影片中房间的呈列和摆设如何精致,半山豪宅如何华丽,也有种还未企及之感。当然,镜头跳转太快,观众难免忽略一些细节,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图源:新浪微博@电影第一炉香官微
对张爱玲的书迷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葛薇龙和乔琪乔,是导演如何拍都满足不了的。
对普通观众来说,原著讲的是“青楼家庭化”,美丽女人在浮华都市下的堕落,又被迫又自愿的一种困境和挣扎。所以,将那个时代的东西放在现在的环境影视化,把文学的屏障拿开,让它去面对市场的时候。普通观众难以与角色共情,会无法理解人物的一些选择。
《第一炉香》的故事底色是悲凉的。它并非仅仅是一个女人爱上渣男的故事,它讲的更是战前香港的现实。
青楼文学,有着社会批判的功能,也正是这个部分,影片对其进行了弱化,所以很离奇地变成了“爱而不得,青春伤痛文学,偶然还似乎是喜剧电影”的走向。
书难懂,片难拍
张爱玲的作品很难拍,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影视改编作品。因为导演愿拍,读者想看。许鞍华就是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的那个人。
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许鞍华被授终身成就奖,作为全球首位女导演获得该殊荣。然而,她所受最大的争议,就是“拍不好张爱玲”,这句评价如梦魇一般,围绕在她的影坛生涯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拍《倾城之恋》,许鞍华就曾遭遇选角迷惑的舆论。
周润发饰演范柳原,缪骞人饰演白流苏,被影迷指责选角与原著不符。就连许鞍华在后来的自传里也有提及,“缪骞人的戏剧表演很差,发仔也是。虽然两人都是好演员,但他们是电影演员,不是戏剧演员。其实《倾城之恋》最有吸引力的是两个主角的对手戏,两个人的动态足以控制整个戏,演员要做优秀的戏剧角色,但他们俩是很低调的演员,演戏很生活化,做这个戏就行不通。”
当时,许鞍华还未离开邵氏兄弟,所以《倾城之恋》从选角到拍摄,一直受到公司的干预。
1997年,她二次挑战《半生缘》,票房为750多万港元,在当年的电影票房排名2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