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迁都(2 / 3)

久,对己越是不利。若前往长安,那么情况将大为不同。长安靠近凉州,且函谷关乃是天险,昔日强秦崛起,正是依靠函谷关之利也。占据长安,且有凉州作为支撑,何愁不能成大事。

再加上他自己又是陇西人,长安靠近陇西,迁都于长安,岂不是彻底将天子把握在手中。

而且函谷关之后,潼关更是一道天险,有此二关在手,关东诸侯不足为虑。

说起潼关来,那军事地位比起函谷关可是毫不逊色。潼关位于函谷关之西,两者相距近百里,这两个关,都是非常险要的,又因为距离比较近,所以才有“百二秦关”这一说。

尤其是潼关,作为从关东进入关中平原的最后一道关口,地位不亚于明清时期山海关对于北京的重要作用。

>

汉代以后,函谷关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军事防御作用下降,而潼关就成为关中的东大门了,尤其是在唐代之后,潼关地位一直相当重要。

就在大唐盛世的顶峰,安禄山攻下潼关,唐玄宗就只好带着大臣们往蜀地跑。

明末清初,李自成从北京退到关中后,全力守潼关,但是还是敌不过清军的铁蹄和火器,最终一败涂地。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妄图自华北进入关中,潼关当然也是必经之地,于是中国军队调集精锐死守潼关,凭借天时地利,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最终保住了关中的安宁。

潼关直到近现代都依然是军事重镇,在汉末这个运输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就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地了。

相比起关中的函谷关与潼关只需阻挡一个方向的敌人,洛阳虽然也有八关之险,但却需要在这几座关隘同时分兵把守。想到这里,董卓对于李儒这个迁都的建议越发心喜了。

因此,董卓随即大喜道,“文优之言大善,若非文优提醒,此中利害吾一时难以悟出,文优真乃吾之子房也!有文优在,咱家何愁大事不成!”

当夜,董卓便令苻坚、徐荣率五万大军镇守虎牢关,然后与邬文化、吕布等将星夜赶回帝都洛阳。董卓临行前交代过苻坚与徐荣,只要能够挡住关东诸侯联军的五日进攻,便可向长安方向撤离。

当夜,洛阳城内,董卓肥胖的身躯又一次的出现在眼前,刘协强行压住了自己的恐惧之情。

“相国,何事如此匆忙?”刘协小心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