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基础理论是所有科学技术的基础。
一百多年前,吴正义发布了经典物理学的一系列相关理论。
让大唐开始走上了科技之路。
但是一百多年的超速发展,经典物理的各个分支被消化吸收,带动了大唐的技术进步。
但是走到现在,只有实用技术在不断出新,理论方面多是修修补补,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渐渐地,理论科学已经与技术进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许多研究进入到了死胡同里,唯一的期待就是在技术层面进步的过程中发现新的东西。
学界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许多人也在探索新的理论方向。
但是大唐的科学体系出现的太过顺利,迭代的速度太快,许多细分领域还没有打好基础。
这样的前提让有心探索其他方向的人缺少许多理论与实验的支撑,探索之路并不顺利。
至少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上做出过大的突破。
说到底,还是吴正义一股脑的将后世的技术体系搬到了大唐,而没有太重视基础理论的探索导致的。
大唐的科学现状有些像是空中楼阁。
远看十分的华丽,有着数不清的房间,富丽堂皇。
但是走进去细看,却是能看到外强中干,大楼里有太多的毛坯房等待装修才能住人。
更重要的是大楼的地级太小,和庞大的科学大厦不匹配,属于是畸形发展。
吴正义之所以想要把相对论和量子物理这两杆大旗竖起来,就是想要尽可能的补全大厦地基欠缺的那些基石。
当然,要把畸形的科学体系引导矫正,只靠这两杆大旗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数学、哲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体系来支撑。
但是吴正义和吴闵的能力有限,能做的只是搬运工的工作。
抛出新的理论,等待其他学者的探索。
吴闵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有很多内容是在现阶段下无法实验验证的东西。
如果不是吴闵的身份摆在那里,这些论文能不能发表出来都是个问题。
不过那些学者可不在乎她的论文有什么毛病,其中那些指向性很明显的东西已经足够开阔他们的思路,这就够了。
从琼崖研究所到关中学院,从中学老师到工部大佬,都拿起了这份堪称重量级的《千秋报》,熬灯夜读、